海洋石油


  • 显生宙时期东亚陆缘盆地的演化

    Ф.Р.Лихт ,李寿田

    <正> 亚洲陆缘盆地演化的恢复是建立在古沉积建造与我们划分的东亚现代边缘海地貌构造—建造组合对比的基础上的,同时考虑了陆缘沉积作用的主要规律(当作真实的模式),首先是海底沉积物在沉积相和沉积建造方面成因共性的标志。 本文在叙述时,用示意图来说明按我们的观点划分出来的演化主要阶段(见图1)。每一张图包括了较大的地质时代范围,因此,图中的地理位置被不同程度地“平均化”了,但

    1994年05期 1-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亚洲太平洋过渡带的地球动力学

    Ф.Г.Корчагнн ,李寿田

    <正> 已有的包括亚洲大陆东部、边缘海和毗邻的太平洋海区在内的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的地球动力学研究,通常是建立在各种各样地质构造概念的基础上的。本文试图根据地球物理资料来获得关于区域地球动力状态的认识,我们简要地分析了主要的原始资料。

    1994年05期 8-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印支半岛和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P.Huchon ,金康辰

    <正> 1 西藏东部的挤出 虽然在大陆碰撞期间巨大陆块的挤出量仍有争议(Tapponnier等,1986,Dewey等,1989,Le Pichon等,1992),但对在两个喜马拉雅山脉束周围由压入作用诱发的应变和应力型式没有分歧。 Molnar和Lyon-Caen(1989)认为,由西藏东部挤出引起的滑动线大致可借助围绕

    1994年05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东南亚西部右旋区的板块构造和沉积盆地发育

    G.H.Packham ,项光

    <正> 1 引言 Packham(1990)对东南亚板块构造发育已提出了梗概。本文将简要总结与目前讨论有关的主要观点,并讨论其含义。本文根据成因旨在把晚第三纪晚期—现代东南亚西部的板块构造演化和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联系起来。澳大利亚-印度板块、缅甸板块和欧亚板块东南部的现今运动为本地区的构造演化解释提供了重要依据。东南亚地区板块及其相对运动示

    1994年05期 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菲律宾棉兰老岛东、西部俯冲作用的起始和板片熔融的形成

    F.G.Sajona ,方孝悌

    <正> 绝大多数岛弧岩浆可能来源于下伏地幔楔的熔融,该地幔楔先前曾受到来源于俯冲板片的流体和/或岩浆的交代。可是,研究年青洋壳正在其下俯冲的火山—岛弧系只能认为是年青俯冲洋壳熔融产生的特殊岩石组合。Defant等(1990)以阿拉斯加的埃达克岛为标准地点,新造了“埃达克岩”这一术语。埃达克岩为硅过饱和的安山岩和英安岩(SiO_2≥56%),其特征为重稀土元素含量与Y的丰度极低,和Sr/Y与La/Yb的比值高,这些特征使

    1994年05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陆弧火山活动向岛弧火山活动位移——东北日本弧第三纪火山活动的时间变迁

    周藤贤治 ,方孝悌

    <正> 1 前言 以K-Ar法测定了广泛发育于东北日本弧的第三纪火山岩年龄,与以往的资料相比,可以与(以往)许多不能确定时代的火山岩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对于建立有关东北日本弧火山活动较真实的历史起了重要的作用。 可是,若仔细研究这些资料,即可弄清在比约22Ma更古老的,以及约16~13Ma,约12Ma以后的各时代火山岩中,它们各自火山活动的类型及火山岩岩石学的各种性质方面有

    1994年05期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柬埔寨石油地质

    V.I.Vysotsky ,李进华

    <正> 1 前言 本文根据多次地质踏勘调查成果评估了柬埔寨石油前景,这些成果包括: (1) 由印支地质服务公司的法国地质学家编纂的1:50000地质图(Saurin, 1937、1939,1944; Gubler, 1939),每幅图都附有说明书;1962年在大叻(原南越)的“国家地理指挥部”重新发表了这些带有说明书的图件。

    1994年05期 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用泰国湾北大年盆地沙敦油田的岩心资料和岩石图象分析来确定控制渗透率的岩石学因素

    M.C.Bowers ,蔡群昌

    <正> 1 前言 我们在本文讨论了中新世砂岩层序的渗透率随深度变化的情况。我们对强烈控制渗透率的砂岩特征提出了理论的和实测的结构。这种渗透率测定值就是我们所说的显微结构渗透率,或者是与岩石组构(未涉及地层规模关系)有关的渗透率情况。 本文的目的旨在论述当渗透率值中与任意深度的分散值有关的影响能被确定和能被消除

    1994年05期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外喀尔巴阡山及其前陆内受逆断层控制的勘探成藏层带

    E.Larfargue ,孙伯强

    <正> 1 引言 外喀尔巴阡山由一条狭长的褶皱-逆冲带组成,该带主要朝东北方向逆冲在欧州和俄罗斯地台上,向东和向南逆冲在默西亚地台和多布罗加火山堆积物上。它们从西面的维也纳向东南方向的罗马尼亚铁门延伸(如图1)。该带可以分成二个部分:一个是在波兰的东西方向部分,其南面以主飞来峰带为界。只一个是在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西北-东南和南-北部

    1994年05期 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从古生物地理观点来看日本列岛前晚第三纪构造

    田泽纯一 ,沈耀龙

    <正> 1 前言 在整个东亚构造史的框架中,需要弄清楚日本列岛前第三纪构造。根据中、古生代动植物化石资料,从古生物地理学来研究日本列岛前第三纪构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探讨日本列岛前第三纪地体构造及其形成史时如何解释东北日本和西南日本构造上的不连续性,成为争议的焦点。问题的关键是要判明北上和阿武隈及飞弹山地的地质。

    1994年05期 71-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