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


  • 海平面变化与大陆边缘油气聚集过程

    A.A.格奥杰江;王成;

    <正> 大陆边缘属地球上目前为数不多的有希望发现大油气藏的区域。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说,大陆边缘的石油产量已经占世界石油总量的四分之一,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总可采储量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

    1988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墨西哥坦皮科湾黄金巷的构造演化

    H.H.Wilson;王国纯;

    <正> 黄金巷所在的坦皮科湾的地质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它对于与碳酸盐岩中石油圈闭有关的概念的发展是重要的,还因为它包含了墨西哥湾地质演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黄金巷油田位于墨西哥东岸坦皮科湾中。第一口发现井位于老黄金巷北端油田附近。早期发现井圈定了一个洞穴灰岩、裂隙灰岩的埋藏脊,位于

    1988年01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 ]
  • 澳大利亚北部陆架区的石油远景

    M.R.Smith;J.G.Ross;侯桂卿;

    <正> 引言目前,阿拉弗拉海大陆架已经成为重新勘探的目标。本文论述了对这一海区重新进行勘探的几种可能的原因,论证了该区尚待确定和勘探的许多油藏。本文所讨论的地区的位置表示在图1中,其中包括阿拉弗拉海盆区,但毫无疑问,有不

    1988年01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裂谷作用与油气形成和油气聚集

    Γ.Е.李亚布辛;罗宾;

    <正> 在大洋海岭发现之前,人们对裂谷作用在地球地质历史中的地位往往是估计不足的。至十九世纪末,B.A.奥勃鲁切维对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和外部地区的地质构造作了很好的研究,发现了许多大型地堑。著名的有东非经向断裂系,其中包括苏伊士湾等地堑。但是,只

    1988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新生代孟加拉湾深海扇沉积物的 TiO_2/Al_2O_3比及其作为古水流能量指标的应用

    B.Schmitz;金言;

    新生代孟加拉湾深海扇沉积物的 TiO_2/Al_2O_3比,毫无疑问具有作为古水流流速指标的潜在可能。原因是,即便在最细的海底扇悬浮物中,水动力分选过程也决定着较重的富 TiO_2矿物相对于较轻的富 Al_2O_3粘土矿物的量。孟加拉湾及其南部的五个深海钻探计划钻孔(213—217)的岩心中,TiO_2/Al_2O_3比从晚中新世到现代与时间成比例地增加。这一增加反映了海底扇的进积以及孟加拉湾南部海底扇上底流活动的加剧。这些过程由于下述因素而与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有关,如印度北部河系的成熟,地形季风雨的变化,以及山脉抬升造成的剥蚀率的上升。

    1988年01期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琉球弧的浅海碳酸盐向深海搬运的过程

    山本聪;方孝悌;

    <正> 前言本文据实地调查结果,将冲绳本岛内湾域的浅海碳酸盐作为一个物源,就冲绳海槽至琉球海沟斜坡范围内浅海碳酸盐的分布问题试作评述。浅海碳酸盐的砂质沉积物沿着斜坡朝深海搬运,由于斜坡向海底延伸、水深逐渐增大,

    1988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大堡礁的演化

    David Hopley;赵乃妙;莫杰;

    <正> 大堡礁是一种范围广阔而又独特的环境,其全球性美学价值和科学意义可与地史上过去4.5亿年中存在的任何最大的礁构造相比。大堡礁并不是一块单礁,而是一整系列的单体礁和复合礁,它位据东北澳大利亚陆架,越过南纬14°线绵延达2,300千米。有礁分布的水域逾23万平方千米,其中约有9%的水域为礁和

    1988年01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一种解释湖泊和大洋沉积物磁记录的简单模式

    John Hilton;康梁;

    许多磁性矿物的物源被认为是影响湖泊和大洋沉积物中磁记录的潜在因素。我们根据目前对这些物源及其性质的认识提出了一个能指示特定磁性矿物物源可能影响磁记录的那些沉积环境的模式。自生的磁性矿物只可能发现于河口湾和滋育湖中,宇宙沉积、风成沉积和磁性细菌在低沉积速率的大洋沉积物中可能是重要的。来自集水盆地的物质只可能是高沉速率、低生产率湖泊磁记录的唯一物源,飘尘只可能是沉积速率极低的湖泊和大洋沉积物中磁记录的主要物源。

    1988年0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碳酸盐沉积环境的地震解释

    J.M.Fontaine;周伯修;

    大多数地震地层解释或地震岩性解释系应用于碎屑沉积。碳酸盐岩由于其独特的沉积学和矿物学特征,较难用地震资料来加以研究。现在,对碳酸盐沉积物及其岩石物性参数日渐增多的知识和高质量的地球物理方法的采用,使我们可以用地震图象更好地了解碳酸盐岩。本文按不同环境(从盆地到潮上带)逐一描述碳酸盐岩地震相的特征。1、深海沉积物(页岩和微晶灰岩层)表现为具有明显高频的连续、平行的反射波。白垩沉积的顶部和底部显示出高振幅的连续反射波,其中间则为无反射带。2、坡麓沉积物以高振幅的不连续、倾斜反射波为特征。碳酸盐岩屑流产生带波状起伏表面的杂乱反射波。水下峡谷以切割侵蚀为特征。3、礁堤是堤状的生物沉积,表现为边缘超覆的反射波。上覆的反射波披盖着礁,下伏反射波则显示出拖曳效应。也可能出现绕射双曲线。4、台地边沿砂是中等高振幅的小丘状倾斜反射波。5、内陆架地层以具有典型低频率的平行、连续反射波为特征。片礁可以在内陆架体系中鉴别(小丘状反射波、上覆反射波的披盖、速度异常和假同相轴)。6、从潮间相到潮上相,白云岩化的地方表现为“大理石状”带——一个实际上的无反射带,其间有一些不连续的反射波。成岩作用事件,如古岩溶带,可以用包括振幅偏移变化的特殊分析来圈出。碳酸盐沉积环境和岩石物性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对沉积盆地(包括海平面的相对变化)的较完整的地质认识。这种研究对分析碳酸盐储集层及其古地理环境来说是基础性的。

    1988年01期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晚元古代冰川作用之新论和大陆漂移

    В.Е.Хаин;张敏;

    <正> 文章对晚元古代冰碛岩和似冰碛岩层的地层位置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证明,它们处于两个层位:850—820百万年和680—650百万年。根据古地理特点,确定了原始的和再沉积的典型冰碛岩和冰水沉积。对晚里菲期和早温特期的气候条件作了分析。根据气候的分带性,对仅基于古地磁资料的大陆位置模型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并列举出里菲期末和温特期岩石圈板块的另一种奇异的图景。

    1988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白垩纪时的东亚:获自朝鲜南部的古地磁新资料和对中国、日本资料的新认识

    Lee Gidong;王兴;

    <正> 前言欧亚大陆的东部包括三大克拉通地块:西伯利亚地块、华北地块(又叫作中国一朝鲜地块)和华南地块(又叫作扬子地台)。这三大地块由据认为年代是晚中生代的,而且肯定不晚于早侏罗世的大缝合带所分隔(参见图1)。因此,大多数作者认为亚洲大陆的这一部分从

    1988年01期 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东南亚的第三纪盆地——迥异的构造成因和海面变动造成的地层相似性

    C.S.Hutchison;项光;

    <正> 如果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张扭断层作用的结果,而在沉积史中盆地未受挤压构造影响,并且盆地的沉降又足以引起海侵,那么海退、海进和不整合就将是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产物。张性盆地是在抬升的陆壳上开始形成的。其早期沉积史为大陆的、河流的和湖泊的。在海洋

    1988年01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海底扩张构造

    玉木贤策;张维德;

    <正> 扩展性扩张的发现1961年在温哥华岸外太平洋东北部的胡安德福卡海岭发现了世界上最初的中央海岭线形磁异常。扩展性扩张是夏威夷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 Hey 在将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海岭与胡

    1988年01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地磁极性反转机制

    David Gubbins;李培廉;

    <正> 古地磁强度测定资料的复查表明,在过去的2000年内偶极矩有明显的减弱;以往2000年中热区的扩大也有了很好的证据。图1的现代资料展示了偶极矩的这种减弱。它表明,在二十世纪内,高斯系数g_1~0的减小与偶极矩 M 成正比:

    1988年01期 70-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沿岸陆架带砂矿普查和评价的地球化学标志

    Н.Γ.帕迪卡拉;雨田;

    <正> 世界海洋陆架带砂矿的普查工作说明,沿岸陆架带的砂矿是一系列有色金属矿、稀有金属矿和贵金属矿的来源。在这些矿床中,已知有两大类工业矿床,它们无论在形成条件上还是在所采用的普查评价标志上均是各不相同

    1988年01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世界海洋铁锰结核成矿元素的垂向分带性

    И.С.格拉姆贝尔格;郭玉琨;

    <正> 在世界海洋的不同地貌构造带均有铁锰结核存在。有一些铁锰结核堆积区位于陆架的外缘,常常是在独特的地段——外陆架(布莱克、佩纳姆布库、阿古里亚斯和新西兰等海台)。它们所处的水深为400-1200米。外陆架结核的特点是:锰和镍的含量均很低,分别为10-12%和0.3-0.5%;铜含量极低,为0.10-

    1988年01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