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


  • 被动边缘的演化、俯冲的发生及威尔逊旋回

    S.A.P.L.CLOETINGH;李培廉;

    <正> 近年来,在探索被动边缘沉降机制方面已取得了许多进展。这些研究揭示出,在被动边缘处,由于冷却而引起的沉降作用可被沉积负载大大加强。对成熟的被动边缘来说,沉积负载的能力是巨大的,在那里可以堆积16公里厚的沉积物。这个厚度可以比得上据重建的造山带中沉积层序推断的沉积厚度。这种看法以及由几位作者发表的地质论据一起支持了这样一个结论,即被动边缘演化到成熟阶段就转化

    1985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9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 ]
  • 板块构造所取得的成就和未解决的问题

    В.Е.Хайн;张抗;

    <正> 在最近15年中,岩石圈板块构造理论,在大地构造学和理论地质学中,大致居于统治地位。但在苏联,它并未独占鳌头,而是与固定论、中等活动论以及直到强烈活动论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观点同时发展的,这自然而然地促使板块构造理论本身在评论中发展。但同时,在计划地质科学进一步发展时,应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在现有这些地质理论中,哪一个是最有前景呢?笔者认为仍然是板块构造理

    1985年04期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秘鲁—智利海沟及邻区现代海相砂的岩石学的研究

    L.N.Yerino;J.B.Maynard;曾宪明;

    为了鉴定大陆边缘火山弧洋侧的砂,对取自秘鲁—智利海沟及邻区的活塞岩芯砂样进行岩石学研究。其基本构成平均为 Q_F_(44)L_。(Q—石英,F—长石,L—岩屑),与已报告过的这类地点砂的平均成分很一致,但长石对岩屑比的变化较大,石英含量较低,小于30%。富含岩屑颗粒的砂取自邻近大陆的现代火山区。中美南部的砂和岛弧环境样品的成分很相似,平均为 Q_3F_(21)L_(76),而麦哲伦海峡的样品中石英的含量朝大西洋方向增加,岩屑的含量则减少。所有样品中斜长石的含量大大超过了钾长石,平均为An_(28)。斜长石中有很大一部分和标准钠长石很接近,表明它是原先沉积岩次生沉积的。气候对砂的基本成分或长石的组成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海沟中沉积物的量是随大陆上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的。

    1985年04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古地台油气生成和分布的构造条件

    S.P.Maxionov;贾健宜;

    <正> 本文论述了古地台上构造因素对含油气盆地油气层的产生和分布的影响。指出了三个主要的地台演化阶段及相应的构造—建造组合,并指出各个阶段的石油潜量是不同的。重要的影响因素有:沉陷强度;构成区域性盖层的各层系的区域分布及剖面中硫酸盐岩—盐岩的存在。文中强调了在特大气藏和凝析油藏的形成中上升作用的影响,并按油气储量对古地台含

    1985年04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南极克拉通东部新生代海洋沉积作用和冰川体积的变化

    P.N.Webb;石其光;

    <正> 前言横贯南极山脉上的雷黛冰川和比尔德莫尔冰川地区内的新生代冰川沉积是假整合覆盖在第三纪以前的岩石之上的致密地层;该地区位于南纬85°至86°之间,海拔1750至2500米。Mercer 把这些沉积物定为西里亚斯组,并指定比尔德莫尔冰川地区为标准地层(图1),随后,Mayewski(1972,1975)沿横贯南极山脉从南起斯科特冰川北至麦基冰川间达1300公里的

    1985年04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同新第三纪气候演变有关的地中海缺氧事件

    Robert C.Thunell;芮荷凤;

    <正> 引言与背景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周期性地沉积于所有的大洋盆内。在海洋环境中,通常认为富有机质沉积物可以堆积在三种根本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图1)。Demaison等把三种沉积环境归纳如下:(1)水体具密度分层,使底水缺氧的海槛盆地(Silled basins)(如黑海);(2)受到中等深度的最少含氧量侵入的开阔洋大陆边缘(如北印度洋);(3)由

    1985年04期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日本列岛晚第三纪年代地层学和生物事件

    R、Tsuchi;陶国保;

    南日本太平洋一侧的晚第三纪海相地层的整个层系中产有丰富的浮游有孔虫,它可与世界热带直接对比。在北日本和日本海一侧,温水生物成分限于上第三系下部,冷水栖居动物在较新层位内占优势,这里可主要根据硅藻,并辅以放射虫和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化石来进行地层对比。本文提出了利用浮游微化石最近建立的日本晚第三纪典型地层的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对比关系。根据用浮游微生物地层学、与生物地层相联系的放射性年代测定、磁性地层学和地磁性年代表等建立综合的基准层已得到了年代框架。对比结果发现了一条较精确的底栖动物的年代层序界线。本文对晚第三纪陆架软体动物在时空上的分布作了归纳。最显著的生物事件之一是,在早中新世末期或中中新世初期(约1600万年前),几乎在整个日本列岛,旺盛地发育着热带和亚热带海相软体动物和大型有孔虫。这一气候所控制的晚第三纪中期的生物事件也见于太平洋区。因此,这一改进了的生物年代格局为日本列岛晚第三纪事件的全球性对比提供了基础。

    1985年04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朝鲜海峡近代沉积中粘土矿物的分布

    ParkB.K.;HanS.J.;陆曦初;

    <正> 朝鲜海峡位于朝鲜半岛与对马岛及日本之间。研究区范围的经纬度为128°00′—130°00′E 和34°00′—35°30′N。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朝鲜海峡底部沉积物所含粘土矿物的分布和来源。研究区的沉积物,除洛东江口港湾和主航道区外,一般均由细粒沉枳组成(图1)。洛东江(朝鲜最大河流之一)在7—8月份的雨季里将大量粗粒沉积物注入朝鲜海峡,并在其河口形成金海三角洲。在朝鲜海峡中部深水区,

    1985年04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一万八千年前太平洋海盆的古地理

    C.A.Cacpapoba;朱佛宏;

    <正> 我们在自己的研究工作及综合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太平洋水域及其周围陆地晚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的古地理环境进行了恢复。这个冰期在将近18000年前达到了自己的顶峰,并使太平洋海盆的特性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海洋上冰川和陆地上冰川的范围和分布面积、海平面、大气温度和海水温度以及植物地理分带都与现代有很大的差别。所研究的时代的特点是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冰川。在太平洋周围的陆地

    1985年04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北海石油化探

    E.FABER;W.STAHL;吴学明;

    <正> 测定烃气含量及其比值的地表化探方法已使用多年。苏联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在西方却没有广泛采纳这种勘探方法。主要困难是化探资料的质量常常不够理想,解释出往往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本文第一次大量引用甲烷碳同位素资料结合烃气容量及其比值试图对地表沉积物气体的热解成因作出解释,同时把地表同位素的地化资料同地下生油岩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对这些地表气体

    1985年04期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新书介绍

    陆曦初;

    <正> 沿岸海和陆架海物理海洋学 B.Johns 编Physical Oceanography of Coastaland Shelf Seas,B.Johus(editor),1983本书是 Elsevier 科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海洋学丛书的第35卷。它系统论述了沿岸浅海和陆架海的海洋动力学特征及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全书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一至三章,论述内容涉及与海滩上表面波的传播有关的小规模海洋动力学:第一章中对不规则波的

    1985年04期 5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澳大利亚大堡礁中部冰期后的地震地层学

    D.P.Johnson;杨凌;

    <正> 虽然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礁系,并且对古代礁系来说可能也是同意语,但它的沉积环境和内部物质是所知甚少的。尽管 Max-well 等总结出版了大量专著,但仍然存在几个很少受到重视的问题。实际上礁与礁之间沉积物的关系及陆架地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是不清楚的。以前发表的说明这些关系的浅层地震方面的专著就是局部范围的。地震折射研究已经在几个礁体中划出了可能是全新世或更新世的不

    1985年04期 59-6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根据~(230)Th的丰度估测大西洋中碳酸盐和粘土沉积在冰期至间冰期的变化

    M.P.Bacon;蓝先洪;

    造成深海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受气候控制而变动的原因依旧是一个没有肯定的、有争论的课题。有三个变化因素:生物成因碳酸盐的供应量,溶解作用造成的损失,和非碳酸盐相的稀释作用。本文提出在海洋中以恒定产率产生的~(230)Th 对测定区域性沉积率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标准。根据对己公布资料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北大西洋岩芯的溶跃面深度和该深度以上观察到的碳酸盐含量的变动主要由于陆源粘土输入量变化之故,陆源粘土在冰期的输入量比间冰期高2至5倍。在冰期内碳酸盐的沉积似乎有所减少,但减少量不超过1/2。已经发表的~(230)Th/~(232)Th 曲线图表明:在冰期内南大西洋陆源粘土的输入量也有所增加。

    1985年04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碎浪带中沉积物平均混合深度的预测

    T.Sunamura;N.C.kraus;陈秀澄;

    <正> 在碎浪带中,海底沉积物由于波浪的作用而发生强烈的垂向混合作用。一般认为,混合作用的深度等于沉积物中水平移动层的厚度,混合深度的研究具有双重意义,其一,是与松散沉积物沿岸搬运的速率 Q 的经验测定值直接有关,根据关系式 Q=V_aX_b,式中 V_a 为碎浪带中沉积物沿岸平移的平均速度,为混合深度的平均值,X_b 为碎浪带的宽度。其二,是与有沉积物薄层的岩岸水下基岩的剥蚀作用密切

    1985年04期 73-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近16000万年来全球古地球动力学再造

    П.П.Эоненщайн;金性春;

    本文提出24幅古地球动力图件(译文中对图件作了删节一译注)。现代至7000万年前,每隔500万年一幅,计15幅;8000万年前至16000万年前,每隔1000万年一幅,计9幅。图中表示了地球上主要板块的位置,以及板块增生边界、消减边界和滑动边界的位置。图件编制使用了大洋扩张方面的资料,大陆边缘上作为板块边界标志的地质综合体的分布资料,以及用于重建板块纬度位置的古地磁资料。图上还标出了深海钻井的位置。

    1985年04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砂质沉积中多毛类生物遗迹底部的重矿物富集体

    Thomas R.Clifton;朱子民;

    <正> Howard 等在分析加利福尼业南部海岸外的沉积相时发现了一种特别难以解释的沉积构造。在水深15至33米的沙质岩芯的 X—射线相片上清楚地表现出来的这种沉积构造可能为X—射线不能透过的重矿物颗粒,这种颗粒呈线形富集体。据作者的实验结果,Howard 等认为这种沉积构造最合理的解释为这些是重矿物富集体在穴居多毛类生物潜穴中的痕迹。在 X—射线相片上出现的未知构造主要为接近水平的略呈正弦曲线状的线条,约数

    1985年04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